
2025年7月24日,《人民日报》第7版特别报道专版“一朵花读懂一座城”整版刊发报道了岳阳市市花——栀子花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其中“花笺”专栏以《岳阳•栀子花》为题,介绍了栀子花的植物学特性、园林应用等,这些内容均源自岳阳市档案馆馆藏的地方特色档案。这是该馆馆藏档案信息首次登上国家级媒体平台,以“小档案”撬动“大文化”,为地方历史文脉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这篇题为《岳阳•栀子花》的介绍,不仅解码了栀子花叶色翠绿、花白如荷、芬芳馥郁的植物学密码,更通过四季常青、花果叶俱美的特质,勾勒出其在园林造景中的独特价值,栀子花的“文化基因”在档案的梳理中愈发清晰。而这背后,是岳阳市档案馆对地方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从田间地头的乡土植物,到承载记忆的历史文献,档案工作者以“绣花功夫”将沉睡的档案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此次栀子花档案“亮相”《人民日报》,不仅是岳阳市档案馆在文化传播领域的一次“破圈”,更标志着其特色档案开发迈入“国家级”舞台。近年来,该馆以“存史资政育人”为核心,系统推进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处理、专题整理等技术手段,让清代房地产契约、民国政令文书、革命历史档案等“压箱底”的文献重焕生机;另一方面,聚焦地方特色,打造“档案+文化”“档案+科普”等多元融合模式,多次为《湖南日报》《岳阳日报》提供专题素材,还推出《洞庭湖200年档案》《中国有条汨罗江》等10余部专著,相关成果获国家级奖项3项。
“档案馆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岳阳市档案馆负责人表示,此次栀子花档案的刊发,是馆藏资源“走出去”的生动注脚。未来,该馆将继续以档案为媒,深挖“岳阳记忆”中的文化富矿,通过更多元的传播形式、更生动的叙事语言,让历史地理文脉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