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县市专栏
档案里的汨罗③|汨罗公社学哲学名动全国
编稿时间: 2022-08-19 16:57 来源: 汨罗市档案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汨罗乡 (汨罗公社的前身)的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以空前的热情掀起了一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群众性学哲学用哲学热潮,成为湖南省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榜样。

1956年冬,汨罗乡所辖的初级农业社撤并成立了高级农业社。转社不久,新塘社4户农民提出退社,其余几个社也有类似情况。正在大家拿不定主意之时,乡党总支书记欧阳敬国来到新塘社,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重要讲话,引导大家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分清运动的主流和支流,看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消除了群众入社的顾虑。

这件事对欧阳敬国和乡党总支一班人的启发很深。在随后的一次乡党总支会议上,大家形成了共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有了革命理论的武装,工作就有方向、有勇气。于是,乡党总支决定号召干部群众学哲学用哲学,汨罗公社贫下中农学哲学的序幕正式拉开。

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汨罗公社在屋场、村口等地书写了宣传标语,激励干部群众学哲学用哲学。唐大柏摄

“农民群众要不要学理论”?这是当时乡党总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有的说哲学是个大学问,泥脚杆子也想学,是瞎子荡浆,一世莫想;有的说工农群众学理论,是挖墈寻蛇打……针对各种片面的认识,公社党总支及时抓住根本性的问题,自上而下开展讨论,慢慢清除了“哲学神秘论”“哲学无用论”在群众中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乡党总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结合实际学、针对问题学,将生产、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

根据乡党总支的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毛主席哲学著作、毛主席语录和自编哲学教材等。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小集中与短训为辅,批判与自我批判并举,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学习重点在不同阶段有所转移。

 汨罗公社东风大队党支部书记何培亮在夜校讲哲学课。唐大柏摄

1960年4月,汨罗公社(1958年9月乡转社)作出《关于在全党全民中进一步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高潮的决定》。1963年至1966年,省、地、县先后在该社召开各种现场会10多次,并挑选学哲学、用哲学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到省内各地讲课。1966年6月,汨罗公社作出《把汨罗公社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决议》,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高潮。公社党委还制订了《举办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轮训班的计划》,决定以公社党校为基地,培训8期,每期轮训400人,到1967年1月30日结束。

汨罗公社东风大队党支部书记何培亮(中)、向阳大队党支部委员易光兴(右)、向阳大队贫农社员曹新华(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唐大柏摄


何培亮的理论学习笔记(三)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汨罗公社先后办起了哲学研究所、红专学校、政治夜校等学习阵地,成立了173个学哲学小组,建立了“三六九”学习制度(152所政治夜校逢三上辅导课,逢六组织学习讨论,逢九召开经验交流会),全社参加理论学习的人数占全社成年人口的85%。在组织全民学理论的过程中,汨罗公社培养了一支500多人的辅导员队伍,大队有辅导领导小组,生产队有辅导小组,形成了覆盖全社的学哲学辅导网。与此同时,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坚持用典型引路。随着全民学哲学群众运动深入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报告会”“学习小组”“讲座”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全社形成了“书本随身带,到处是课堂,人人学理论,大家写文章”的新气象和“人人学哲学、事事用哲学、处处讲哲学”的生动局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了有益探索。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哲学的心得体会160多篇。公社还编印了《汨罗人民学理论》《哲学诗歌选》《农民论文选集》《工农谈哲学》等6本小册子,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记录了汨罗公社全民学理论的成果。

汨罗公社东风大队召开学哲学讲用会。唐大柏摄

“三担牛屎六箢箕” “牵牛要牵牛鼻子” “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 “看什么田,下什么肥”“平地修水库,气死老龙王”…… 这些凝聚汨罗公社干部群众智慧,蕴含哲理、富有乡土气息的哲学俗语,至今耐人寻味。

通过理论学习,汨罗公社广大干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理论思维水平,认识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点和面的辩证关系,从而改进了工作作风,改善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基本上能运用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会了抓主要矛盾和“牵牛鼻子”。少数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态度生硬的干部,通过学习增强了群众观念,认识了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汨罗公社汨江大队第一生产队政治夜校上哲学课。唐大柏摄

汨罗公社学哲学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学习,不少群众掌握了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常识,尝到了唯物辩证法的甜头,对推动工作、促进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汨罗公社的水利条件比较差,“七坪六垸,三天麻雨要遭淹,三天太阳要晒干”。广大群众通过学哲学,批判了唯条件论,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是可以转化的,无水能变有水,水害能变水利,歉收能变丰收,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大自然,人定能胜天。于是人们的思想从“三分靠人,七分靠天”的宿命论的观点下解放出来。在大修水利的运动中,广大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只用两年多时间就修建了红旗水库、汨罗水库、九雁水库,还修建了电排机埠等一批水利工程,全社实现了水利自流灌溉化。

汨罗公社在学哲学用哲学的群众运动中“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59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汨罗公社干部社员齐攻理论》。

1970年9月18日,汨罗公社东风大队党支部书记何培亮,向阳大队党支部委员易光兴、贫农社员曹新华,赴京作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讲用报告,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1970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汨罗公社贫农社员曹新华的署名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 搞好家庭革命化》;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汨罗公社向阳大队党支部委员易光兴的署名文章《我尝到了学习辩证唯物论的甜头》。

1970年10月13日至22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在汨罗召开全省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现场会,广州部队副司令员詹才芳到会讲话,湖南省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华国锋向大会宣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开展向汨罗公社学习的决定》。会议充分肯定了汨罗公社广大干部、贫下中农和广大社员群众,在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学习汨罗公社的先进经验。会议期间,湖南日报开辟专栏《汨罗公社贫下中农学哲学用哲学先进事迹介绍》。会后,全省各地到汨罗公社参观学习人数达10多万人,发行汨罗学哲学的小册子70多万册,进一步掀起了全省学哲学用哲学的高潮。

全省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现场会期间,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负责人华国锋、万达、黄立功等同志和各地区负责人,到汨罗公社向阳大队听取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经验介绍。唐大柏摄


出席全省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现场会的代表,参加汨罗公社东风大队第十七生产队举办的田头学习班。唐大柏摄


全省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现场会闭幕后,各地军民纷纷前来汨罗公社参观学习。唐大柏摄

1970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共汨罗公社委员会撰写的文章《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

1977年2月2日,《光明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华主席指导汨罗人民学哲学》;11月8日,中共汨罗县委以汨发〔1977〕29号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向汨罗公社学习 掀起学哲学用哲学群众运动新高潮的决定》。

1978年12月之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思想文化领域也必须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新形势,汨罗公社学哲学运动随之结束。

 

主要参考档案:

汨罗市档案馆37号全宗1970年第47卷、1972年第103卷

《汨罗人民学哲学文件选编(一)》《汨罗人民学哲学文件选编(二)》《大跃进的头一年现场会议专辑》《指路明灯——汨罗公社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故事》

《人民日报》1970年10月、11月合订本

《湖南日报》1970年10月合订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