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汨罗市委、市政府邀请专家团队进行实地勘察、充分研讨和科学设计,以30万城镇人口规模、3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目标,对未来20年城市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了以汨罗江为轴心的"东靠北上"城市框架构想。其中,沿江大道建设与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成为极具奠基意义的关键项目,既是加快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惠及民生的长远举措。
彼时的友谊河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仅罗城路至建设路区间河段就有76个排污口,每日超百吨生活污水、未经充分处理的工业废水及人畜粪便直排入河。因未建垃圾站,河西岸居民将大量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河中,导致河道淤塞严重,每逢汛期行洪不畅;垃圾发酵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威胁城区居民健康。曾经滋养城市的友谊河,俨然成为一条“臭水沟”。

图一 2000年,整治前的友谊河。(黄松柏摄)
2000年前,汨罗江汨罗流域水患频发,沿江5大垸区中,4大垸区18平方公里内的10万居民长期受水患困扰。自1983年起,年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洪,1996年与1998年的特大洪水更造成巨大损失。沿江大道建设与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将大幅提升城区防洪能力,使其达到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依据规划,沿江大道建设以“绿”与“水”为核心,整合防洪、交通、景观功能,致力打造滨江亲水游憩观光带。东起107国道,西至友谊河出口,全长11公里,整体宽度130米,堤顶高程控制在37.2—38.2米,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土路基面宽42米,混凝土路面宽28米,主车道宽23米,设双向6车道,两侧各设2米宽人行道和5米宽绿化带。堤坡采用立体绿化设计,干道南侧设15—20米宽绿化带,北侧70米区域全面绿化,最大限度保留江岸线自然风貌。沿线77公顷滨水区域划分为历史文化、现代园艺、自然风光三大主题风光区。

图二 2001年12月29日,友谊河排污渠建设现场。(黄松柏摄)
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融防洪、环保、休闲、观光功能于ᅳ体。南起鲁师坝,北至汨罗江口,全长3.6公里,东西宽度60至120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河道底宽由原先的10—15米拓宽至20米,堤顶高程加高至39米并全面硬化。坡面采用六方块护坡,浆砌石护脚至34米高程以上。同时,河道西侧修建一条长3.6公里、口径2×2米的高标准排污渠,每隔50米设检查井,实现沿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入汨罗江。沿河两侧建设滨河绿地和人行道,区域绿化率超过70%。
2001年2月28日,“汨罗市沿江大道和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挂牌办公。
沿江大道建设涉及新市、城郊两个乡镇的新书、丛羊、团山、上马、窑洲、归义等6个村;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城关、城郊两个乡镇的荣家路居委会、归义街居委会、大路村、荣家村、归义村,以及电力局、看守所、法院、武警中队、市场管理中心等部门和单位。两大工程需拆迁17个单位、258栋居民房屋,建设7个拆迁安置区(点)。

图三 2001年8月25日,沿江大道胡家湾段施工现场。(黄松柏摄)
沿江大道建设工程分6个独立合同段,由汨罗市东区建筑公司、汨驷建公司、市建筑总公司、楚天公司等承建;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分8个独立合同段,由汨罗市市政公司、市建筑总公司、市建安公司、长乐建筑公司、汨驷建公司、市直属公司等承建。
2001年4月28日,沿江大道建设与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同日开工。
9月19日,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重点项目鲁师坝新坝正式动工,标志着服役38年的老坝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新坝坝址西移至新开河道处,宽度较老坝增加近一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泄洪方式由自动翻斗式改为电动起闭式,可自动控制水流量,下泄孔数量由3孔增至4孔。此外,新坝为桥闸结合工程,桥面宽10米,启闭工作室设计为两层亭阁式建筑,建成后将成为罗城新的人文景观。

图四 2012年4月21日,友谊河。(黄松柏摄)
2002年5月6日上午,位于友谊河西侧的市法院两栋6层住宿楼成功爆破拆除,标志着拆迁安置工作攻坚战全面打响。
沿江大道与107国道互通立交工程是沿江大道建设的关键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省公路设计公司设计,岳阳市通衢兴路公司承建,岳阳市交通监理公司负责监理。
经过近4个月日夜奋战,2002年10月10日,沿江大道与107国道互通立交工程正式通车。该工程是湖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互通立交之一,单跨净宽20.3米,路面宽18米,桥身采用规格料石凹缝浆砌工艺,南北设5条匝道,均按临长高速公路匝道标准建设,实现沿江大道与107国道纵横贯通。
2004年4月,沿江大道建设与友谊河综合治理工程相继竣工。

图五 2012年4月22日,沿江大道。(黄松柏摄)
作为新世纪汨罗城市建设的开篇之作,沿江大道成为滨江亲水游憩观光带、城市防洪保安线及城区北环线,构建起汨罗城市发展新框架。整治后的友谊河不仅变身风光带,为城市增添灵动感,更成为城市防洪屏障与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