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以来,各地龙舟赛事渐臻繁荣,其中尤以岳州最为鼎盛。究其原因,大概最主要是因为屈原最终的归宿地汨罗江位于岳州。而岳州从唐代开始,日益开发,“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记载岳州龙舟赛事盛况材料较多,其中尤以唐诗为最多。每逢龙舟盛会,都有著名诗人即兴作诗著文。初唐时期的张说《岳州观竞渡》开其先声:
画作飞凫艇,双双竟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张说在开元四年(公元716)曾贬官岳州。这首诗不仅从题目上点明了是“岳州观竞渡”,而且在诗中写到其竞渡的场所在“南湖�”,立标的地点是“西驿楼”。南湖,即邕湖,因在郡城之南,故名。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游洞庭》诗称: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大概因为湖面很大,湖水平稳,时至今日,岳阳市几届大型龙舟竞渡都在此湖的麦子港进行。西驿楼,即西门城楼,也就是现在的岳阳楼。
继张说之后,唐代前期、中期还有几家吟及岳州、洞庭湖一带的竞渡,如张建封的名作《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山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使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刀。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水面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楼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竟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张建封在建中初(公元780)任岳州刺史。此诗当作于岳州刺史任内。从史料的角度讲,其诗有四点特别值得一提:(一)它在历代诗文中第一次写到地地道道的“龙舟竞渡”。诗中“两龙跃出水面来”之句,虽未明确点明“龙舟”,但指的是两条有龙饰的竞渡之船。(二)它在历代诗文中第一次写到了龙舟竞渡的夺标:“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其锦标,是一面以虹霓为饰的、挂在竿头的彩旗。(三)记载了岳州一带直到唐代举行“龙舟竞渡”,其桡手还有“文身”之习。在以往的龙舟文化的研究中,人们一般只注意到吴越之民崇尚“文身”。殊不知,湖湘一带的楚人同样也有此习俗,直到唐代还承袭不衰。(四)这首诗的内容充分表明,当时的龙舟竞渡的盛大、热烈。在那天,连封建禁闭下的妇女也梳妆打扮,出外观瞻,到江边一饱眼福;湖上只有桡手们劈浪夺标、相互争胜的场景。
著名诗人储光羲写的两首咏竞渡诗,亦是唐代中期吟咏岳州龙舟竞渡的佳作。这两篇佳作,一首为《观竞渡》:
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
习棹江流水,迎神雨雾开。
标随绿云动,船遂清波来。
下布鱼龙起,上惊凫雁回。
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另一首为《官庄池观竞渡》:
落日吹萧管,清池发棹歌。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采波。
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
踟蹰仙女处,犹似望天河。
储光羲,官监察御史,同王维是好友。天宝末年,安禄山陷长安,他同王维一起被俘,并受伪官。安史之乱平定后,贬谪岭南。这两首诗,都为他途经岳州时作。
在《全唐诗》中,可以准确无虞地定为岳州竞渡诗的,还有唐代后期诗人徐夤写的《岳州端午日送友人游郴、连》: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至于讴歌洞庭湖畔其它地方的竞渡诗亦有名人佳作。刘禹锡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参加王淑文领导的“贞元革新”;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于这年十月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时间长达十年。在此期间,他写有《竞渡曲》:
湘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梢从此起。
扔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鬣动,��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澧县李群玉,约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卒于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他这位洞庭湖边人,用绚丽多姿的语言,将喜悦与惆怅相结合的感情丝缕以《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为题,给洞庭湖编出了一幅天机云锦般的竞渡画卷:
鲸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钧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悉江鬼。
由此可见,洞庭湖畔的龙舟竞渡,唐代初期、中期只是“两龙望标目如瞬”,而到后期则是“三十六龙衔浪飞”,其规模扩大了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