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龙舞动迎耳目,锣鼓声声震乾坤!“隆咚隆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伴随着喧天铜锣声,屈原管理区一年一度的营田灯会系列活动——河泊潭闹元宵火热登场。屈原管理区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徐胜,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长胡志刚,区管委会副主任代颖慧出席活动。
河泊潭畔,锣鼓撼动云水;离骚广场,花灯辉映古今。这场持续千年的文化接力,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为"何以营田"的文明之问写下生动注脚。绵绵春雨中,三闾大地升腾起千年不息的炽热,尽管闹元宵活动上午九点三十分才正式开始,但作为巡游起点的河泊潭村部一早已是人山人海,众人无不万分期待这一佳节盛事。
龙腾飞跃闹新春,狮舞欢动迎佳节。随着活动正式开场,欢快的锣鼓齐奏,数条巨龙腾空而起,时而翔跃飞腾,时而盘旋游走,栩栩如生;瑞狮或腾挪跳跃、或摇头摆尾,动作灵活,神态威武,寓意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接着,由河泊潭文化旅游区、老年大学、凤凰乡横港村等诸多单位组织构成的十四大主题方阵重磅亮相。当头锣鼓方阵领衔登场,而后福蛇迎春雕塑方阵、秧歌方阵、灯笼舞方阵、民俗方阵、东方雄狮方阵等紧随其后,整个表演队伍从河泊潭村部到离骚广场,长达两公里的表演场地形成了一条声势浩大的巡演长龙。除了巡游环节,民俗表演同样精彩纷呈,依托于屈原本土历史文化的《橘颂》、高杆龙、灯笼舞、彩带龙、花鼓戏等更是重头戏。现场盛况赢得围观群众欢呼,阵阵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路上摩肩接踵,呈现欢乐喜庆的热闹场面。
观众彭女士饶有兴趣地说:“我特地从长沙赶过来,带着一家人来这里看民俗活动,真的非常热闹。现在城市里的传统年味越来越淡了,只有来到营田这样有历史沉淀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屈原土生土长的宋先生则表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外地做生意,今年特意等到元宵节后再返程,就是想回味下儿时看过这些表演的感受。这不单是我们童年的记忆,更反映出文化传承的力量。”
营田灯会,俗称玩会、赶会,其起源可追溯到南宋绍兴年间。尽管岁月流转,“玩会”这一优良传统的核心始终坚守未变。一代又一代的营田艺人,以洞庭湖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蓝本,凭借精湛的制作技术、高超的表演技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台故事、地故事形象,其形式与内容则随时代浪潮不断演变与更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创新性。
“这不是简单的民俗表演,而是文明脉络在当下的生动延展。”营田灯会活动负责人张益民表示,“我们以后将年年举办营田灯会,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凝聚一方民心,增强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我相信这将成为我们文旅屈原一张靓丽的名片。”
那名跟着花灯奔跑的孩童,或许正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驻足拍摄的外地游客,正通过相机捕捉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这场跨越几个世纪的文化接力,在新时代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当传统与现代在楚辞故里完美相融,当地域特色升华为群众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终于读懂: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复刻历史的标本,而是让古老文脉化作滋养时代的活水,在每一个起舞的日子,续写"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当代史诗。未来,营田灯会将步入继往开来的轨道,展露出一个新的历史画面,焕发出屈原文化事业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