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度财政收支决算情况的报告
——2019年6月18日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刘仲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2018年度财政收支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8年决算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决算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98179万元,占预算任务102002万元的96.25%,同比增长4.19%。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42310万元,占预算任务45843万元的92.29%,同比增长2.98%;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0567万元,占预算任务11423万元的92.51%,同比增长3.12%;上划市级收入完成10144万元,占预算任务10757万元的94.30%,同比增长4.80%。
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158万元,占预算任务33979万元的103.47%,同比增长5.84%。税收收入完成26259万元,同比增长7.13%,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4.69%。其中:增值税完成15584万元,营业税完成4万元,所得税完成4121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424万元,契税完成2166万元,其他税种完成3960万元。非税收入完成8899万元,占预算任务6626万元的134.30%,同比增长2.23%,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5.31%。其中:行政性收费7873万元,罚没收入501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25万元。
(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决算情况
2018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620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574万元。分科目支出具体明细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367万元,占预算的92.94%;公共安全支出2536万元,占预算的98.45%;教育支出14676万元,占预算的99.82%;科学技术支出1785万元,占预算的96.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48万元,占预算的97.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371万元,占预算的99.8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750万元,占预算的99.24%;节能环保支出7746万元,占预算的10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46万元,占预算的99.81%;农林水支出11225万元,占预算的97.15%;交通运输支出6123万元,占预算的99.37%;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235万元,占预算的99.8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94万元,占预算的79.08%;住房保障支出1995万元,占预算的100%;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01万元,占预算的99.34%;债务付息支出4833万元,占预算的100%;其他支出174万元,占预算的55.41%。(支出比例未达到100%的科目,因上级指标文件滞后,所以当年未形成支出,在结算中列为结转下年支出。)
(三)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及市对区的结算办法,2018年收入总计126879万元。其中:上年滚存结余1708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15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4084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6821万元、返还性收入-409万元、上级专项指标2767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3519万元(其中:置换一般债券7519万元、新增一般性债券6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00万元;调入资金4410万元。
支出总计124305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620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46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751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17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574万元。
(四)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252万元,支出完成39252万元;二是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290万元,支出完成29668万元,总体上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8年财政收支决算的特点
2018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云溪的目标定位,认真落实人大有关决议,克服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坚持以质量为先,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圆满实现全年工作目标。
1、支持发展稳增长。2018年财政部门积极拓宽增收渠道,落实各项税费改革政策,实行目标管理,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强化收入调度和协调。面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影响,我们强化收入动态分析,认真开展税源调查,提出了强化税收征管的措施和办法,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进行有效监控。深化综合治税,安排专人负责,强化部门沟通协作,推动涉税信息及时向税收转化。二是加大立项争资力度。全年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9740万元,其中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专项财力补助3000万元已经列入常年补助基数,长盛石化划转争取固定补助基数1362万元,为实现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积极培植优质税源。支持企业发展,2018年8月政策性退税4800万元,拨付到企业资金规模达2172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健全区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系企业,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和财政增收。2018年,全区20家重点纳税大户完成税收52740万元,占总税收收入的53.72%,同比增长8.30%,净增加额为4041万元。
2、强化保障惠民生。2018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06205万元,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共八项民生支出7717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67%。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适度将投入重点调整到园区产业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上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投入3500万元,拆除26万平方米农村“空心房”,持续推进生猪退养奖补工作,累计拨付生猪退养资金近8000万元。二是支持脱贫攻坚。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730万元,整合扶贫项目资金4552万元,确保4294人如期脱贫。三是强化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补贴标准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12400万元,2018年退休职工7459人,比2017年新增2843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支出5200万元,其中2018年政府已补缴以前年度政府未缴的980人社会保险费共计2281.44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已纳入市级统筹,区级配套支出898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助3211万元。就业补助831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1035万元。城乡低保金支出1828万元。四是支持教育发展。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区一中新教学楼和食堂、路口中学食堂,完成友好小学等8所标准化学校改造。五是加大重点民生投入。确保两线城区公交线路、铁山供水等8件区级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六是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出台《关于规范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的通知》,印发惠农补贴项目告知书近2万份。全年发放惠农补贴项目共29个,累计发放资金8944.23万元,惠及3万多人次。
3、推进改革优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推进财政改革。一是推进国库支付改革。完成各镇(街道)上线支付和代理金库上收,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改革的前期工作。二是加强全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召开6次专题会,摸清我区政府性债务和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数据,确定了我区停、缓、调、撤项目;厘清偿债主体,按照“谁举债、谁负责、谁偿还”的原则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化债目标,制定了相关化债方案。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出台《岳阳市云溪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资产配置和处置,落实资产配置报批程序,组织全区63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2017年度固定资产报表编报;组织开展国有资产清理专项行动,针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回复,完成全区63家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自查和整改。
4、严格管理提效益。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入,以提升财政资金效益为重点的财政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和自评两个全覆盖,积极推进绩效监控和信息公开,着力推进5个项目整体重点绩效评价,深化评价结果应用。我区在省厅预算绩效考核中再次荣获一等奖。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开展云溪区住房公积金财政预算专项检查,收回超额预算资金140余万。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督”,完成全区住房公积金补缴、医疗保险铺底、超出工资津补贴之外的福利及加班工资情况调查,就规范津补贴提出了合理工作建议。三是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出台了《岳阳市云溪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对整改到位的问题逐一销号;实行扶贫资金指标和资金项目台账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健康运行。四是推行阳光评审。出台《云溪区政府性投资小额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云溪区社会评审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考核与委托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328个,送审金额91536万元,审定金额77869万元,审减13667万元,审减率14.93%。五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2018年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82个,采购预算资金10560万元,中标金额9952万元,节减资金608万元,资金节约率5.78%。六是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编报,召开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动员大会暨业务培训会,选取区司法局等4个单位开展试点。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8年我区财政运行的总体情况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预算执行等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入基数过高,收入结构不优,对化工行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而该行业又极易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既不稳定也没有可持续性;二是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趋紧、结构性减税、产业结构不优的影响。三是支出保障压力较大,既要加快补短板,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要适应新形势,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财政收支矛盾空前突出。特别是地方政府负债,通过财政置换后,需财政直接偿还,地方财政风险加大。四是市区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加强。五是财政改革推进的力度与上级要求仍有差距,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