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巴丘城,始筑岳阳楼
今人每言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不能不提到三国名将鲁肃。因为他不仅构筑了巴丘(岳阳古称)古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巴丘“郡城鲁公所筑”),屯兵驻守巴丘,而且在巴丘城西依山临水、地势高敞之处建造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使巴丘城成为东吴抵御曹操南进的军事基地,不失明智之举。尤为难得的是,鲁肃阅军楼奠定了岳阳楼的基础与雏形。此后,千百年来,岳阳楼历经时代风雨,连着中华民族的兴亡盛衰,屡圮屡修,并随着历代文人骚客的纷至沓来,由“武楼”而演进为“文楼”,壮观夺目,蜚声海内外。岳阳人民由此对鲁肃这位古将倍加敬仰与怀念。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人,出身士族,性好施舍,常散资财,以赈穷结士。据《三国志·吴书》记述:周瑜任居巢长时,曾向鲁肃求取资粮。当时鲁肃家有两囷米①,各三千斛②。鲁肃慷慨地将其中一囷米送给了周瑜,从此两人引为知己。后鲁肃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至江东,为孙权出谋划策,甚受孙权器重。他向孙权进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釁③。”时值曹操率军进逼江东,众议出降,鲁肃独自一人主张与刘备结盟,共拒曹操,被孙权采纳,终破曹操于赤壁(今属湖北省赤壁市)。周瑜死后,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后擢升偏将军,代领其兵。
鲁肃确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当他接替周瑜掌管水军,镇守巴丘时,孙、刘关系骤然紧张。原因是刘备西占益州后,孙权派鲁肃去索还荆州,刘备百般拒绝。孙权便令鲁肃率兵万余屯驻巴丘,以钳制关羽。此时刘备忙引兵东下,进驻公安,隔巴丘与孙权对峙。尔后,令关羽统兵三万,进入巴丘之南的益阳,以争夺三郡。在此孙刘两军对峙之际,鲁肃仍坚持孙刘联盟,“单刀赴会”,邀关羽谈判,显示了他过人的睿智和大度。而此时曹操再度南进,孙刘以御曹大计为重,重新修好结盟,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巴丘仍属东吴,迫使曹操不敢贸然南下,魏、蜀、吴遂成三国鼎立之势。由此可知鲁肃把握大局、判断如神的名将风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于镇守巴丘的任上,年仅45岁。“既卒,吴蜀皆为举哀”(《三国志·吴书》)岳阳人民为纪念他,将其安葬在“阅军楼”东南侧,立“东吴鲁太傅之墓”碑,俗称“鲁肃墓”,两侧有石刻对联云:“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或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清末诗人姚登瀛有《鲁肃墓》诗:
佳城遥伴洞庭湖,湖上烟波入画图。
万树旌旗壮陆口,一生勋业著三吴。
醇醪应念故人渺,松柏多凋墓草枯。
旁有小乔芳冢在,深宵曾话旧时无。
鲁肃墓曾于清末民初两次维修,“文革”初期被毁。1985年重修,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肃“威恩大行”,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东吴继周瑜之后最善于治军、最有谋略的将领。岳阳人尊鲁肃和张说、滕子京为岳阳三贤人。
①囷: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
②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③釁(xìn):衅的繁体字,此意为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