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礼赞工匠魂⑥|扛牢医者担当 守护百姓健康——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韩钱鹏

来源: 岳阳工会 发布时间: 2025-05-09 22:04 浏览次数: 字体:

  

    【致敬劳动者•礼赞工匠魂 】人民书写历史,劳动铸就辉煌。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年。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岳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奏响时代最强音,市总工会特开设“致敬劳动者·礼赞工匠魂”专栏,宣传报道我市劳模工匠的典型事迹,聆听奋斗故事,领略时代风采,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七个岳阳”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4月17日上午9点,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一位医者正全副武装熟练地操作床旁超声,为一名术后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细致检查,并不时提出专业的处理意见。

  这位看起来年轻,却动作沉稳、眼神坚定的医者,就是岳阳市中心医院医务部主任、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韩钱鹏。在从业15年的时光里,他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战场上诠释着“生命至上”的誓言,先后荣获 “岳阳名医”“岳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初心如炬:从医学生到生命守护者的蜕变

  1985年出生的韩钱鹏,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穿上白大褂那日起,便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誓言刻进骨髓。进入岳阳市中心医院工作,他选择了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的岗位——成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

  2016年春节,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位全身衰竭的患者王阿姨。严重感染导致她腹胀如鼓,肠道内积满排泄物,呼吸困难随时可能致命。除夕夜里,当同事们准备轮流值守时,韩钱鹏摆摆手:“我来。” 接下来的 72小时,他戴着双层手套,半跪在病床前,用温盐水一点点软化、清理堵塞物。病房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他却始终轻声安慰:“阿姨,咱们慢慢来,您的肚子会舒服起来的。” 当王阿姨终于能平稳呼吸时,这位七旬老人颤抖着抓住他的手:“你比亲儿子还亲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韩钱鹏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担任重症救治小组组长。48天里,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等,护目镜上的雾气凝结成水珠,顺着下巴滴进防护服,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鼻根部也发炎感染……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医院新冠重症患者实现 “零死亡”。


  技术攻坚:在“生命禁区”开拓救治新路径

  在住院医师时期,韩钱鹏的白大褂口袋里就永远装着小本子,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着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点心得。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技术尖兵,韩钱鹏深知,面对心肺衰竭等危重症,唯有掌握 “硬核” 技术,才能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2017年,韩钱鹏北上北京安贞医院研修 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三个月里,他泡在手术室观摩每一台手术,笔记本上记满了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学成归来,作为在湖南省地市级医院率先开展 ECMO 技术的团队一员,他的身影不分昼夜、频繁的出现在生死攸关的抢救现场,甚至支援到湖南湘潭、永州及湖北荆州等地。

  “真的很佩服韩主任的勇于进取,”和韩钱鹏并肩战斗10多年的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沁娟说:“在ICU繁重的救治工作之余,他在南方医科大学攻读了医学博士,还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做访问学者,学到很多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引领学科和团队不断进步。”

  2019年2月,22岁的心肌炎患者小李心脏几乎停跳,心电监护仪上仅余微弱的波形。韩钱鹏带领团队连夜搭建 ECMO 管路,连续72小时守在床旁,精准调整抗凝方案。当小李的心脏终于恢复自主跳动,监护仪发出规律的 “嘀嘀” 声时,他眼眶泛红:“所有的坚持,在这一刻都值得。”

  管理创新:在提质惠民中打造高效医疗矩阵

  从临床专家到管理骨干,韩钱鹏始终秉持 “以病人为中心” 的理念。在医务管理岗位上,他推动了40余项流程优化:建立住院准备中心 “行政 MDT” 模式,让患者入院检查等待时间缩短 60%;推动慢性病管理建设,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患者随访“一键式”服务;主导死亡病例个案评审制度,让每一次救治都成为提升质量的“教科书”。2023年,他负责的“行政 MDT助推住院准备中心建设” 项目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 “优秀案例”,成为全国医院管理的创新范本。

  在2022年底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期间,韩钱鹏虽然已经调整到医务部工作,但他的办公室却成为了 “作战指挥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电脑屏幕上闪烁着数十个工作群的消息,走廊里不断有人来找他协调床位、药品、人员。连续10天,他睡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每天只睡4-5个小时,调度上百次资源。在他的统筹下,医院迅速开放重症三区,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确保每一位危重症患者都能及时得到救治。

  这样的场景,在韩钱鹏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从医以来,他累计参与抢救危重患者逾万人次。从扎根临床的 “拼命三郎”到引领改革的管理新锐,从区域医疗的 “技术标杆” 到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韩钱鹏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多重内涵:他是重症患者的 “生命摆渡人”,是医疗技术的 “拓荒者”,是医院管理的“改革者”,更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