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整座城市的战鼓声再一次擂响!
2月5日,农历蛇年首个工作日,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岳阳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随即召开,传达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谢卫江在会上强调:要坚持和落实“1376”总体思路,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升温再加力再提速。
这是岳阳连续两年把“新春第一会”落脚在招商引资上,意在何处?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细节拉满信号强烈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冲刺。
这次会议可不简单,作为抓招商谋发展、树典型强信心的“新春第一会”,它不仅是岳阳动员全市上下共襄发展的号角,更彰显市委、市政府推动招商引资这项中心工作率先拔寨出征,打好打赢第一仗的坚定态度和强大决心。
仔细梳理本次会议的内容发现,可谓干货多多、细节满满、信号强烈。
信号一:拼经济、促发展
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拼经济的头等大事。
农历开年第一场全市性大型会议,就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目的就是要释放出全力拼经济,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强烈信号,彰显经济大市挑大梁、经济大市大担当的信心与决心。
干字当头,拼字为先,诚字为要。在年初举行的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观摩会上,岳阳安品新材料有机硅树脂及压敏胶产业链项目、湖南双阳高科(岳阳)电子级双氧水项目等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精彩亮相。
这正是岳阳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全力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坚定选择一座城,跑好全年“第一棒”。
“公司将以ICT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为基石,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基地,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惠龙在会上的发言信心满满。
不难看出,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深度绑定的背后,是企业与城市实现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是双方实现共赢发展的良性循环。
信号二:来势好、奔头足
过去一年,对于岳阳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招商引资的脚步从未停歇。
据市商务局数据,2024年,全市新签约项目729个,总投资额2453.48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5个,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指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项目31个。百万吨乙烯、新紫光集团中部基地、岳州电厂、汨罗火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这从去年各县市区集中签约和开工的产业项目中,便可窥见一斑。
比如,平江县聚焦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主导产业、文体旅游特色产业精准招商,去年新签约主特产业项目45个。
云溪区通过推动原材料、生产制造、场景应用等资源跨区域统筹,成功吸引惠城环保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从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岳阳围绕“1+3+X”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丰盈“血肉”、强筋壮骨。目前,已形成层次清晰、梯度合理、交融赋能以及集群增效的良好格局。
来势很好,奔头更足。在过来的基础上,岳阳既要通过招商引资扩增量,引进更多头部企业落户,也要通过挖潜增效优存量,加快企业原地技改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本土优质企业。
信号三:新变化、新思路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新的经济形势、新的产业格局,要有新的招商思路、新的招商手段。
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强化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内卷式”竞争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
这是全省各市州必须回答好的一道现实命题,岳阳也不例外。
资金往哪里流、项目在哪里建,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
岳阳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土地、人工成本、生活成本等比较优势,把主要精力从“比补贴”“比优惠”转到“比服务”“比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上来,精准发力。
从会上部分县市区的发言中,也可一窥岳阳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变化。
城陵矶新港区提出,要坚持以“投行思维”理念融入招商引资工作中,创新实施“资本招商+投资决策委员会”模式。
云溪区明确,要创新赋能产业招商,加快构建以湖南现代石化协同创新研究院为龙头、中试基地为载体、高端人才为支撑、金融服务为配套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新思路、新变化的背后,是岳阳积极适应新形势,聚焦主导产业、优化招商力量,以招商引资新成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主动作为。
找准靶心练好枪法
思路已经明确,实干才能笃行。找准了招商引资的“靶心”,关键是要练好“枪法”。
会议明确五大抓手,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加力攻坚
在岳阳正着力构建的“1+3+X”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既有打造“龙头”产业的鲜明导向,又十分注重特色产业的布局。
岳阳要真正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关键还是靠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
就拿现代石化产业来说,总投资356.8亿元的乙烯项目,将拉动上下游投资1000亿元以上,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湖南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今年再次被列入全省“十大产业项目”之首。
聚焦重点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区域联动、实现招大引强,是岳阳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链主链长联动发力。
一个好的“大块头”项目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明星效应,带动一批“小而精”、注重细分方向的下游企业和项目落地生根。
从全国范围来看,如富士康落地郑州,就带动200多家上下游企业入驻,从而形成千亿级支柱产业。
在岳阳,前几年引进的汇川技术伺服电机制造项目,已带动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城陵矶新港区和华容县共建配套产业园。
以招商引资引来“聚宝盆”,岳阳正通过培育大体量项目,实现一条大项目带小项目、小项目补大项目的良性路径。
——强化“科技+金融”两翼协同
科技是城市发展的引擎,金融是城市经济的血脉。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大城市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双向赋能路径。如上海市出台新时期强化投资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措施,探索应用场景、科技研发、投资联动等招商新模式。
——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
岳阳应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围绕“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与上海、深圳、武汉、长沙等地园区联系对接,探索建立“科创飞地”,在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人才和信息等方面互融互通、共用共享。
——推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
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以园区发展为主攻方向,将同一行业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形成链条闭环的产业集群。
岳阳各园区,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打造“专而精”特色园区。如汨罗高新区的高分子材料和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综合利用产业,临湘高新区的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围绕各自主责主业提质增效,实现量级能级的向上攀升。
园区集群发展正逐渐成为岳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持续优化城市营商环境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这一方面,岳阳步履不停,诚意满满。
此前,岳阳重磅发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0条”。聚焦“降低成本”这个核心议题,构建比较优势,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成本“洼地”。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在会上发言的湖南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芬给出了答案:“项目从招商洽谈、落户办证,到建成投料,前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创造了锦纶行业尼龙-6聚合项目的奇迹。”
风正劲,帆高悬。岳阳已拿出拼的精神、抢的攻势、干的劲头,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