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守护洞庭千顷碧赓续长江万里清

来源:岳阳日报2025-07-29
浏览量:1|| | ||

  ▶白鹤(一级保护动物)。

  在长江中游的怀抱中,东洞庭湖如一颗镶嵌在潇湘大地的碧玉,这片15.76万公顷的国际重要湿地,滋养着万千生灵。这里不仅是东北亚迁徙候鸟的“国际驿站”,更是长江江豚的“生命摇篮”、麋鹿的“自由王国”。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考察时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如今“江豚逐浪、万鸟翔集、麋鹿欢腾”的生态盛景,东洞庭湖的蜕变,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交响曲。

  党建领航:铸就生态保护“红色引擎”

  生态保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而坚定的政治信仰就是这场战役中最强大的精神武器。岳阳始终坚定政治站位,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在林阁老监测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每年都会迎来近百批的游客和党员,这里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的重要阵地。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党员干部们深刻领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位老党员感慨道:“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守护好这一江碧水是我们的使命。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为生态保护事业奋斗的决心。”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生态保护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候鸟迁徙季节,党员们主动承担起巡护、监测的重任,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

  作为青年党员,周钰加入保护区生态保护事业已经快两年了。“生态保护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光荣,青年党员一定要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些远方的来客。”

  正是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候鸟的安全迁徙和栖息提供了有力保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早已融入保护区全体干部职工的血液中,为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多措并举:织密生态安全“绿色防线”

  候鸟是东洞庭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迁徙和栖息状况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杨钢介绍,在巡护保护方面,按照“分片分区、责任到站”原则,建立了一线管理站加生态巡护员一体巡护机制。日常巡护严格实行GPS 航迹考核,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推行“网格化巡查+App打卡”制度,实现巡护轨迹全程可追溯,问题发现率大幅提升。核心区实行封闭管理,无人机监控、重点区域视频监控、水上快艇巡查、巡护监测车巡逻、人员野外巡查等海陆空立体监控方式,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水陆空”立体巡护网。

  在生态治理方面,扎实开展突出生态问题整治。全面停止采砂,全面实施禁渔,天然水域全面禁止投肥投饵养殖,全面拆除非法矮围。关停拆除违法违规企业128个、废水直排养殖场60多家、水上餐饮20余家,清除养殖网箱1300多个。

  在科研监测方面,我市连续21年组织开展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到洞庭湖区域越冬候鸟已达45.85万只,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东洞庭湖候鸟数量从2022年的224768只增至2025年的254790只。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保护区科研人员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他们不畏艰苦,在寒冷的冬季用脚步丈量洞庭湿地,对候鸟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此外,我市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动植物、气象、水文、水质、底质等多样性监测,应用于水位调控、沉水植被修复等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候鸟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生态赋能:奏响绿色发展“和谐乐章”

  近年来,我市主动对接国家林草、发改、国务院三峡办等部门,多渠道、多途径争取湿地保护与恢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资金1亿多元。其中,洞庭湖GEF项目入围2022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十大提名项目。

  数据显示,近三年,修复受损湿地300多公顷、整治岸线8公里、修复湿地洲滩28处等;恢复重建候鸟栖息地,完成人工修复杨树清理迹地近400公顷、退耕还湿200多公顷、恢复沉水植被130多公顷、恢复重建候鸟栖息地和生态修复湿地面积1500多公顷。

  在新闻宣传和品牌形象提升方面,保护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平均每年中央、省市媒体对保护区报道都有百余次。2024年,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报道30次,湖南卫视、湖南日报、岳阳日报等省市媒体报道95次。

  2022年1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人鸟共生蝶变洞庭”为题;2024年11月17日,以“护航候鸟迁徙路”为题对保护区候鸟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对在洞庭湖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23年5月,保护区获批成为我国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为岳阳乃至全省再添一张“国字号”名片。

  以鸟为媒,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用“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生态画卷交上了硕果累累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完美答卷,充分展示了大美洞庭的自然风光、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成就和岳阳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

  2025年6月,麋鹿回归中国四十周年湖南主场宣传活动主办圆满成功,成为继洞庭湖国际观鸟节之后又一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国际盛会和生态盛典。

  ……

  从“人进湖退”到“湖清鸟归”,东洞庭湖的生态蝶变,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当江豚的微笑重现碧波,当万鸟的羽翼划破长空,这片千顷碧水正以最壮美的姿态,向世界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守护洞庭,不仅是守护一湖清水,更是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